日前,多家媒体报道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遭遇某自称“外籍院士”“苏辙后人”的商人苏文投资33亿元项目流产风波,对此,当地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一分也没有投,也没有拿走县里一分钱的东西,(县里)没有受到任何损失”。
一份签订过框架协议、号称要投资33亿元的项目,在三年后变成了黑不提、白不提的一纸空文,存进当地档案馆,地方政府在这场招商引资的活动中究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又有怎样的得与失?一句“没受到任何损失”就试图为这一场投资闹剧盖棺论定,似乎太过轻巧。
河南郏县因其境内有埋葬苏轼、苏辙兄弟尸骨以及苏洵衣冠的“三苏坟”而闻名,“三苏坟”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地以此打造的三苏园景区现为国家4A级景区,“擦亮叫响三苏文化品牌”一直是当地持续推进的文旅产业思路。但正因为如此,对于各种渠道引介、对接的投资项目资源,地方政府几乎不分青红皂白地照单全收、做大声势,就成为各地并不算孤例的“招商狂躁症”典型。
展开剩余64%地方文旅招商身陷骗局,轻言“没受到任何损失”是不负责任的,姑且不说相关人员到访、接待以及为其大肆宣传过程中,当地公共资源究竟消耗了多少,在那个曾经跟地方政府负责人签署的框架协议背后,还有基层政府已经行动起来的项目落地准备,村民开种的庄稼一度被叫停,数了坟头被认为是准备征地的动作不了了之,基层政府的公信力在各种签约、实质性项目推进动作中被一点点侵蚀。
不客气地说,当地官员一句“没受到任何损失”就试图盖棺论定,事实上也在为地方招商的空转遮丑。毕竟,各种空对空的签约活动实打实都算在了当年的地方政绩之中。哪怕是现在骗局被戳穿,那个三年前的33亿元投资泡沫依然还可能继续作用于某些官员的履历里。
来路不明的“外籍院士”,对号入座的“苏辙后人”商人苏文,在经过郏县真“三苏坟”地标加持后,洗出来几个可以说名正言顺的头衔招牌,即便是郏县“东坡书院综合体项目”在2024年4月已作废后,苏文仍打着“郏县东坡书院院长”的名头招摇过市。
而在最初的投资接洽过程中,某个省政府官员的推荐成为当地官方仅简单搜索就不再深究来者身份的理由,殊不知郏县在其后各种活动中对商人苏文本身也构成背书。正因为当地对投资项目没有再继续推进、框架协议到期作废的事项讳于提及,已经停转的实体未及时清理注销,使得未投资分文的项目可以为商人苏文换来货真价实的头衔,再去借此加码、物色其他项目。就在日前,曾接待假院士阮少平的广东省大埔县虎山中学向校友发去情况说明,介绍“假院士”阮少平来校交流事件的始末,以不遮丑的方式坦承学校在来宾身份审查环节存在疏漏。
大张旗鼓地详述被骗经历、反思来宾身份审查漏洞,不仅不丢人,而且很加分。
在招商以及接待过程中上当受骗,不是一个想杜绝就可以杜绝的事情,但完全有能力通过严苛的资格审核、身份查证尽可能降低受骗概率。与此同时,对于骗局已然尽显的案例,作为当事人更应当采取不回避的态度,详细复盘彼时情境,反思被骗过程中的制度疏漏、监管机制问题,追究相关环节责任人应承担的责任,追回已经发出的奖励、认证,尽可能地挽回损失,周知相关方面,避免骗局延续。而不是缩起头来,删掉先前被骗的痕迹,就当什么事也没有发生。
“掩耳盗铃”式的问题处置,只会为下一次被骗埋下隐患。郏县“外籍院士”33亿投资闹剧,不能靠“没受到任何损失”的说辞再自欺欺人。
发布于:广东省盛达优配-股票配资门户-股票配资中心-配资软件app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