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顺义妇儿医院产科 李晓飞
编辑 | 刘家碧
“坐月子不能洗头”“千万别出门吹风”“必须天天喝浓汤”……这些“祖传禁忌”让不少宝妈在产后如履薄冰。事实上,部分流传已久的“月子习俗”已与现代科学观背道而驰。一些看似有利于恢复的规矩,可能正在悄悄伤害宝妈的健康。顺义妇儿医院产科李晓飞将用医学干货打破这些误区,让宝妈们拥有一个健康、舒适的“科学月子”。
误区一:坐月子需要“与世隔绝”
传统观念认为产妇需足不出户,甚至紧闭门窗,生怕“受风”。但长期封闭环境易滋生细菌,反而增加感染风险。产后身体虚弱,更需要新鲜空气促进血液循环。夏季高温紧闭门窗还可能引发中暑。另外,产后体内激素变化大,通风不良易导致情绪低落,甚至诱发产后抑郁。
展开剩余68%正确做法:
每天开窗通风2次,每次15—30分钟,避免对流风直吹。寒冷季节需注意保暖。天气温和时可外出散步,促进心情恢复,但避免劳累。
误区二:坐月子不能洗澡洗头
“一个月不洗澡”的习俗曾因过去卫生条件差而流传,但如今早已不适用。产后汗液增多、恶露排出,不及时清洁反而易导致感染。
正确做法:
自然分娩产后2—5天体力恢复即可淋浴,注意水温适宜,避免盆浴。私密部位用温水清洗,勤换卫生用品。洗头后及时吹干,避免受凉。洗澡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防止体力消耗。
剖腹产伤口愈合前可用温水擦拭,术后7天可淋浴,注意使用防水贴保护伤口。
误区三:狂补大鱼大肉下奶
传统坐月子常强调“补汤不离手”,但过度进补油腻食物不仅易导致堵奶、肥胖,还可能影响新生儿肠胃。乳汁分泌关键靠宝宝吸吮刺激,而非单纯靠“补”。
正确做法:
产后初期应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逐渐过渡到高蛋白饮食。每日摄入瘦肉100—200克、鸡蛋1—2个、牛奶250—500毫升,搭配新鲜蔬果。
堵奶时优先热敷+按摩+吸吮,而非盲目喝催乳汤。
误区四:卧床不动是最佳恢复方式
“躺一个月”的观念可能导致下肢静脉血栓、肌肉萎缩等问题,而且剖腹产还有可能出现肠粘连情况,所以产后早期活动才是康复关键!
正确做法:
自然分娩产后次日即可下床活动,促进恶露排出,剖腹产术后1—2天可尝试床边活动,逐步增加强度。可每日室内散步10—15分钟,避免久站或提重物。
产后42天开始盆底肌、腹直肌训练,恢复体型。
误区五:产后抑郁是“矫情”
不少人将产妇的情绪波动归咎于“矫情”,但产后激素骤变易导致抑郁,需重视心理支持。在产后1至2天内,许多初产妇都会出现短暂且轻微的抑郁表现,家人支持、专业疏导是预防关键。
正确做法:
家人应承担起育儿责任,并鼓励产妇表达情绪。若产妇持续低落、失眠,及时就医寻求帮助。
坐月子不是“自我折磨”,而是科学调理的过程。摒弃无科学依据的禁忌,拥抱现代医学知识,既能保护产妇健康,也能让育儿之路更从容。
发布于:北京市盛达优配-股票配资门户-股票配资中心-配资软件app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