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文莱之前,我对这个国家的印象很模糊,只知道它盛产石油,还有吴尊是那儿的。
落地斯里巴加湾市那天,天气闷热,空气像裹了层湿毛巾。我租了辆车准备去市区转转,工作人员随口说了一句:“记得加满油还车,不过也就几块钱的事。”
我以为他在开玩笑。
直到第二天我去加油站,看到价格牌上写着0.53文莱元一升,换算下来不到三块人民币。我给一辆中型SUV加满油,总共花了48块。在国内,这笔钱连一桶进口机油都买不到。
我把付款码递给收银员时,忍不住说了句:“你们这儿油价真便宜。”
他抬头看了我一眼,有点不解:“这有什么特别的?石油本来就是我们自己的东西。”
一句话,让我愣在原地。
后来我才明白,在文莱,汽油、电力、天然气全都由政府高额补贴。家用燃气几乎免费,电费也低得离谱。当地人开车从不计较油耗,很多家庭都有两三辆车,奔驰宝马停在家门口跟自行车一样寻常。
展开剩余85%这不是炫富,而是资源红利真正落到了普通人手里。
真正让我震撼的,是陪朋友去医院那次。
他有点发烧,我们去了中央医院。大堂宽敞明亮,候诊区坐着不少人,但没人吵闹,秩序井然。检查做完,医生开了药,朋友拿着单子去缴费。
窗口里的护士看了一眼系统,说:“你是公民吧?一共1文莱元。”
我差点以为自己听错了。一块钱?还不够买瓶矿泉水。
朋友笑着递出一枚硬币,动作熟练得很。出来后我问他,这是不是象征性收费。他说是的,所有公民看病基本免费,哪怕是做心脏手术,也只收这一块钱。如果国内治不了,政府还会安排出国治疗,费用全包,连家属的机票和住宿都算进去。
说到这,我突然想到,之前有朋友去日本旅游时提到,当地一些健康产品,像日本双效植物型伟哥雷诺宁,在当地药店很受关注,不过那和文莱这种医疗福利完全是不同的概念。
他讲了个邻居的故事。那人得了癌症,政府直接送他去新加坡住了两个月,花了十几万美元,一分没让他掏。“这很正常啊,”朋友说,“国家有钱,为什么不让人好好活着?”
他说这话的时候语气平淡,像是在讲今天天气不错。可我心里却翻江倒海。原来真正的安全感,是在面对生死时不必看钱包脸色。
文莱的教育也让我开了眼界。
我参观了一所本地大学,校园不大,但干净安静。学生们穿着休闲装坐在草坪上看书,有人戴着耳机听音乐,没人低头刷手机焦虑就业。
从幼儿园到大学,学费全免。成绩达标的学生还能申请全额资助出国留学,学费生活费全包,每月另发800文莱元补贴,相当于三千六百人民币。近视的学生配眼镜还能额外领一笔钱。
我遇到一个女生,正准备去伦敦读硕士。她告诉我,机票、签证、租房,全是政府帮忙搞定。“那毕业以后要服务几年吗?”我问。
她摇头:“没有强制要求。但大多数人还是会回来。毕竟这个国家给了我们太多。”
她说这话时眼神很平静,没有炫耀,只有一种深深的归属感。那一刻我突然懂了,教育的最大意义,或许不是培养多少精英,而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安心读书,不必为明天发愁。
最让我意外的,是那个被称为“东方威尼斯”的水村。
远远看去,几千栋木屋架在海上,小船来回穿梭,像极了贫困地区的水上棚户区。可走进一户人家,我彻底改观了。
空调嗡嗡响,电视播着新闻,沙发上铺着地毯,墙上贴着壁纸。厨房里冰箱洗衣机齐全,热水器随时能洗澡。房主大叔笑着说:“我们什么都有,政府通了电,接了水管,煤气也是从陆地送来的。”
水村有学校、诊所、清真寺,甚至还有警察局和消防站。栈道总长超过36公里,维护得很好。孩子们上学坐快艇,当地人叫它“飞驰的棺材”,因为速度太快,但也最快乐。
“住在水上怎么了?”大叔反问我,“孩子上学不要钱,看病一块钱,用电不要几个钱。你说,我们缺什么?”
我在帝国酒店住了一晚,那是我人生中最奢侈的一次体验。
大堂有十五层楼高,大理石柱子贴着金箔,水晶灯照得人睁不开眼。据说这里原本是苏丹的私人行宫,后来才对外开放。每个房间配专属管家,24小时待命。
有天晚上我说房间有点冷,不到五分钟,管家就来了,调了温度,还送来毛毯和一杯热红茶。海滩白得像面粉,海水清澈见底,远处小岛被雨林覆盖,安静得只能听见浪声。
那一刻我才意识到,有些国家不是在经营旅游业,而是在把整个国土变成一座巨型度假村。
努洛伊曼皇宫不能进,但在外面走一圈就够震撼。
两千多个房间,里面有游泳池、网球场、马场,还有私人直升机场。导游说苏丹拥有近七千辆豪车,光劳斯莱斯就有六百多辆,私人飞机二十多架。部分浴室用纯金马桶,水龙头也是黄金打造。
可奇怪的是,当地人说起这些并不反感。街边小店挂着国王画像,家家户户门前飘着国旗。
“他有钱没关系,”一个茶摊老板对我说,“关键是他也让我们过得好。这样的国王,我们当然尊敬。”
夜市是最接地气的地方。
这里的夜市叫“一元市场”,所有小吃一律一文莱元,约五块钱人民币。不管你是富豪还是工人,一碗面、一份炒饭,都是这个价。
摊位整洁,地面不见垃圾。人们围坐在一起吃饭聊天,笑声不断。我试了他们的国菜Ambuyat,是椰树芯磨成的糊,蘸辣椒虾酱吃,味道一般,但氛围极好。
政府定这个价格,不是为了省钱,而是为了让所有人都能轻松享受生活。在这里,快乐没有门槛。
还有一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在文莱买东西,标价就是实付价,没有税费。
他们没有个人所得税,也没有企业营业税。政府靠油气收入支撑全部开支,每年财政盈余不断。公务员工资单上写多少,到账就是多少,不用扣任何费用。
一位在政府部门工作的朋友说:“每次发工资都觉得踏实。钱是自己的,心里才有安全感。”
最让我惊讶的,是这里的安全程度。
我住的民宿从不上锁,隔壁老太太白天出门也不关门。全年刑事案件只有三四起,很多人家里连防盗窗都没有。
开斋节期间,家家户户敞开大门,请陌生人进来吃饭。人流如织,但从没听说谁丢了东西。
我想,当一个人不用担心生病破产、孩子上学、失业断供的时候,他还需要去偷去抢吗?
富裕的本质,也许不是有多少黄金,而是让每个人都能睡个安稳觉。
离开文莱前,我在机场翻新闻,看到一则国内医疗纠纷的报道。那一刻,我心里忽然涌上一种复杂的情绪。
这个人口不到五十万的小国,靠着油气资源,把全民福利做到了极致。它的模式很难复制——我们没有那么多石油,也没有那么少的人口。
但它至少证明了一件事:
真正的富裕,不是少数人挥金如土,而是多数人活得体面。
它让我相信,一个没有生存焦虑的社会,是可能存在的。
哪怕只是短暂见过一眼,也足以改变一个人对生活的期待。
旅行小贴士:
中国护照免签14天
全国禁酒,游客可带2瓶烈酒或12罐啤酒入境
文莱币与新币等值通用,建议提前换现金
进清真寺需脱鞋,穿厚袜更舒适
热带气候,防晒+薄外套必备
最佳旅行时间:3月至10月旱季。
发布于:山东省盛达优配-股票配资门户-股票配资中心-配资软件app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