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县枫林镇枫岭社区曾一度面临文化传承断档、公共活动匮乏、群众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如何唤醒沉睡的乡土记忆,激发居民共建共治的热情?社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深入挖掘本地文化资源,创新推出“24节气村节”治理模式,将传统节气转化为全年不断线的志愿服务载体,推动社区服务从“被动响应”向“主动供给”转变,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展开剩余66%应民所需,节气服务精准触达
“群众最熟悉的是节气,最念念不忘的是味道。”枫岭社区始终锚定“民有所需、我有所应”的工作导向,把二十四节气作为服务群众的重要时间节点,打造“节气即节日、服务不断线”的社区新生态。针对居民反映的“活动零散、参与不便”等问题,社区党委牵头组建“红枫林志愿服务队”“瓯江红党群服务队”等多支志愿服务队,吸纳党员、村社能人、青年志愿者、非遗传承人等力量,实现服务力量的系统整合与精准投放。
旧物焕新,传统文化讲述新风故事
每逢“村节”,枫岭社区深挖文化基因,依托圣旨门街、徐定超故居等历史文化古迹,打造“24节气”主题志愿服务阵地,让旧时景承载今日情,老街巷焕发新活力。社区将散落的历史空间串珠成链,因地制宜升级为“节气服务驿站”。春分时节,居民在圣旨门前广场开展“耕读传家”主题活动,孩童诵读经典,长者讲述家风;立夏当天,徐定超故居内摆起“节气长桌宴”,党员志愿者为老人们端上蚕豆饭、立夏蛋,共话乡愁;秋分“丰收市集”则设在古戏台前,村民展销时令农产品,志愿者现场开展助农直播,古韵与新风在此交融。
温情乡音,基层治理焕发新活力
“老房子有人气,才不会老。”居民陈阿姨感慨道。如今,这些承载记忆的历史空间,不再只是静默的“老古董”,而是变身成为有温度、有故事、有服务的社区新地标。每逢节气,古街巷里人来人往,茶香四溢、笑语盈盈,传统与现代在此交汇,文化传承与社区治理同频共振。旧景焕新生,老街添温情。枫岭社区以文化为根、服务为本,让历史空间真正“活”在当下、“用”在日常,成为凝聚人心、滋养文明的温暖场域。这些“村节”不仅是文化盛宴,更是民生服务平台。社区推行“节气敲门行动”,结合节令特点开展“三送三问”:送时令食品、送健康服务、送文化体验,问冷暖、问需求、问建议。服务过程中收集的民情信息,纳入需求清单,实现动态跟踪、精准回应。
如今的枫岭社区,二十四节气不再是日历上的符号,而是贯穿全年的治理脉搏。每一场“村节”,都是一次文化唤醒、一次服务送达、一次情感凝聚。从春分的生机到冬至的温情,枫岭社区以节气为轴,以服务为针,以民心为线,织就了一幅党群同心、四季同行的幸福图景,走出了一条文化赋能、群众参与、治理有效的古城社区治理新路径。
发布于:北京市盛达优配-股票配资门户-股票配资中心-配资软件app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